物联网实时监测调控水体溶氧量、pH值、氨氮量;农业小型环境气象站实时监测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生态处理系统让尾水实现零排放……作为全省第一批公示的数字化渔场,海门区四甲镇头桥村美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螃蟹智慧养殖新模式,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动动手指尖 智慧养螃蟹
倏忽小满至,好蟹蜕壳忙!小满过后正是螃蟹的第二次脱壳期,走进美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百亩蟹塘紧紧相连,辽远开阔。
上午8时,合作社负责人王光玉在巡完塘后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提醒消息,点开一看,原来是自家一个螃蟹养殖塘中的溶氧含量偏低,于是他打开综合管理平台,简单操作后,蟹塘中对应的增氧机便加快了运作,屏幕上的溶解氧数值也缓缓上升。
如此智能化的养殖场景是如何实现的?“走,我带你去看看我们蟹塘引进的‘黑科技’。”跟着王光玉,记者走进他家的蟹塘一探究竟。指着塘中一块橙色的浮漂物,王光玉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我们新引进的水质检测系统,它上面是太阳能板提供电力,伸入水下的是水质检测传感器。”
过去抬头看天,如今低头看屏,养好螃蟹,王光玉心中有“数”。“水质是养螃蟹的关键,以前我们一般都是凭着经验看下水体,即便要检测具体数据我们都得自己下塘采样,再用试剂盒检测,操作的规范性、采样的准确性都无法保证,只能看个大概结果。可以说以前螃蟹靠天养、靠天收。”王光玉坦言,现在水塘里的pH值、溶解氧、温度等指标参数随时可以从手机上看到,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能第一时间处理。
离蟹塘不远处矗立着一台太阳能小型农业气象站,只见风扇系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转动,最终传达到系统指挥中心,对当前天气变化做出反应。王光玉介绍,太阳能小型农业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通过配备的无线传感器采集器,快速、高效地监控河蟹养殖信息。“如今我们基地可以说科技感满满,依托这些‘黑科技’我们螃蟹的存活率比过去提高15%左右。”王光玉高兴地说。
既要螃蟹肥 又要生态美
“你看我们塘里的水多清。”临近傍晚,王光玉开启当天的第二次巡塘,碧波荡漾之下,只见蟹塘里水草密布,鱼儿在其中穿行,隐约间还能看到一只只螃蟹悠闲“踱步”。
“俗话说‘要想蟹养好,必先管好草’,螃蟹白天要躲在水草里,尤其是蜕壳时,没有水草,螃蟹的壳就蜕不下来,就会死去。”说起螃蟹的养殖技术,王光玉如数家珍。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渔业的“绿色之变”已是大势所趋,河蟹产业是渔业发展的排头兵,王光玉深谙生态养殖的重要性。除种植水草外,王光玉想到了种养结合的模式。经过筛选,他选择了最合适的套种品种——茭白,茭白植株较高,相对适合较高的水位生长,茎粗不易被螃蟹夹断,真正做到了养殖种植两不误。“茭白和水草可以利用其发达根系吸收水体中的丰富营养物质,立体净化、有效降解水中氮和磷的含量。”
在深沟中,王光玉还养殖了花白鲢,以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立体养殖模式不仅增加了效益,而且更加生态。在尾水处理中,王光玉采取“原位净化”生态循环系统,养殖后期和捕捞结束后,尾水经过智能检测合格后统一排出池外深沟。
在养殖方式上,王光玉通过流道、排污设施、增压和投喂的组合,实现健康生态养殖。尤其在螃蟹后期饲喂中,全部采用鲜冻海鱼喂养,让螃蟹也吃上“大餐”。“海鱼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大闸蟹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同时也让蟹的口感更加鲜美独特。”王光玉笑着说,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让螃蟹品质得到保证。
目前合作社的螃蟹可以长到8—9两,红膏率超8成,在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今年初,合作社入选南通市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场,这是合作社继获评“南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的又一殊荣。
依托互联网 实现数据通
今年40出头的王光玉祖籍句容,妻子王美玉是四甲镇头桥村人。前些年,王光玉夫妇一直在上海从事螃蟹销售生意。那时的螃蟹基本是原生态养殖,品质极佳,但后期受养蟹业高回报的诱惑,不少养殖户开始使用国家禁药和各类抗生素,使得螃蟹的品质堪忧。这让王光玉看到了整个行业的危机,但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商机。
2014年,王光玉果断放弃在上海菜市场经营多年的摊位,带着妻子回乡创业,在家门口搞起了螃蟹养殖。起初,村里人并不看好,但王光玉相信自己的眼光。
王光玉租了20亩田地,挖好池子建了蟹塘,开始试养,没想到前期投放的蟹苗成活率高达80%,这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在家养蟹创业的信心。如今王光玉的蟹塘面积已扩大到500亩,螃蟹年产量14万斤。
农业强,品牌必须强。王光玉帮自己的螃蟹注册了“光玉巴道”品牌,还搭上了“互联网+农业”的东风,与本地邮政邮乐购、天猫生鲜等平台长期供货合作,通过品牌的辐射带动效应和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如今王光玉的固定优质客户群遍布全国,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去年起王光玉着手打造数字渔场,目前合作社物联网控制系统、数字渔场平台、智慧物联网管理系统、手机App端互联互通,实现河蟹养殖标准化、可视化、生态化。
王光玉的数字蟹塘还与四甲镇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展销中心也实现了数据互通,目前该农展中心共有畅泰家庭农场、南通茂源林木专业合作社、南通泉氏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等21家主体接入了物联网设备。王光玉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积极创建更高级别的“5G+智慧渔业”养殖示范区,利用好“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养蟹户共同增收致富。 (袁晓婕 黄天玲)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