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万牛奔腾出大山——铜仁市因地制宜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6  浏览次数:1128
核心提示: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武陵山脉深处的铜仁山区,处处山青水秀,处处牧歌悠扬。这里天然草场资源富集,养出的肉牛体躯肥硕、肉质优良,如今已成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武陵山脉深处的铜仁山区,处处山青水秀,处处牧歌悠扬。这里天然草场资源富集,养出的肉牛体躯肥硕、肉质优良,如今已成为享誉全省的养牛大市。

  近年来,铜仁市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立足肉牛产业特色优势,将其发展成群众增收、集体增资、企业增效的致富产业。

  夏日炎炎,沿河中界镇的“贵州西南牛城”项目正加紧施工;松桃永安乡山野田间的牧草正拔节生长;德江复兴镇的牛粪养蚯蚓基地已迎来收获;全市各地养殖户“追着牛儿奔富路”的步伐越发轻快……

  江河奔腾不舍昼夜,崇山耸峙见证发展。从过去的家家喂耕牛,到如今的户户养肉牛,铜仁各区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兴牛业,山区处处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回响,处处有追赶发展的慷慨强音。

  鼓足“牛劲”成“牛事”

  从砂石厂老板转型当“职业牛倌”,在沿河晓景乡养殖户冯青松看来,这并不是在冒险。“肉牛前景好,政府扶持力度大,是改行的动力源泉。”他说,技术和销路都有保障,基本上没啥后顾之忧。

  2023年10月,冯青松购进80头400斤左右的肉牛进行订单式养殖,仅3个月时间,平均每头牛就增重200余斤。他说,再喂几个月这些牛就可以出栏,按每斤12元的保底价出售,每头牛的纯利润可达2000多元。

  从事肉牛养殖多年的夹石镇河坝村养殖户杜显权却认为,“要养好牛,关键还得种好草才行。”过去,因本地饲草规模有限,沿河的养殖户大多从外地购买草料,过高的养殖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养牛积极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提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做好“草文章”,加快打造“西南牛城”步伐。围绕建设种植牧草养殖基地,扩大人工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保证肉牛天然的进食草料。

  2023年,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人工种草工作专班,负责抓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全县新增种植甜高粱1.5万亩。同时申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50万元,扶持县域内种植牧草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高其种植积极性。

  2023年4月,沿河自治县还引进贵州西南牛城龙头企业落户中界镇,规划建设集牛舍、有机化肥厂、草料加工厂于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养殖场。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肉牛年出栏量将达3000头以上,带动服务肉牛养殖2万头以上。

  “我们要搭建一个‘肉牛超市’,让农户就近购买放心牛、健康牛。”西南牛城负责人詹国防介绍,和沿河签订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意在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协作共享,实现联农、惠农、富农目标,目前已有800多户农户签订合同参与肉牛养殖。

  “牛”劲十足的沿河肉牛产业,还吸引来包括广西、辽宁、吉林在内的投资者。目前全县已有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肉牛养殖企业17家,合作社125家,家庭农场400家,全县存栏牛15.17万头以上,出栏5.18万头,产值约6.5亿元。

  铜仁市畜牧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肉牛产业蓄势腾飞不仅体现在沿河。近年来,该市通过健全良种繁育、养殖产业、饲草料生产、屠宰加工、市场品牌和服务保障六大体系,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思南、德江、沿河、松桃、石阡、印江6个省级肉牛产业大县优势,大力开展特色品种保种,解决能繁母牛扩群推进缓慢,本地牛犊供应量不足等问题。加大对牛超市经营扶持,建设集肉牛交易、物资供应、金融服务、技术支持等为一体的社会化运营平台确保牛源供应。

  数据显示,目前铜仁全市肉牛存栏量达71.31万头,出栏11.04万头。2023年,通过肉牛产业发展拉动加工产值约10.73亿元,其中饲草饲料加工销售3.52亿元,肉牛屠宰加工4.86亿元。

  规模壮大牛业兴

  “吃饱了快点长哈,你们长壮实了,我才有钱赚嘞!”连日来,在思南县合朋溪凉水清村,养殖户杨显奇每天都会准时准点到养殖场拌料喂牛、打扫圈舍,忙得不亦乐乎。

  从普通农民变为家庭农场主,一年时间,杨显奇的肉牛存栏量已有31头,牛事业步入正轨的同时,也让村里的闲置资产和设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

  “牛场是村集体修建的,我们以租赁的形式从村委会租过来,还有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到牛场用作启动资金,买牛、草料、机器设备等,都可以用这部分资金购买,为我们缓解了很大压力。”杨显奇说。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思南合朋溪镇引导农户积极兴办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为当地农业产业多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目前全镇已有家庭农场43家,其中省级一家,市级4家。”合朋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安正义说,今年计划再新增15家,通过家庭农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让群众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发展模式,以发展10—30头牛为基本家庭牧场,鼓励农户利用闲置房屋改造养牛、闲置土地种草,秸秆、稻草等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喂牛。如今,全市已培育适度规模肉牛养殖主体5083个,从事肉牛产业经营主体达12.85万个。

  “在外面打工挣不到钱就回来养牛了,政府从政策和技术方面都给了我们帮助。”永安乡鸣珂村村民喻忠保开心地说,圈里养了16头牛,一年也有10来万的收入,这样的家庭农场养殖模式,既能挣钱还能顾家很不错。

  永安乡是松桃县的边远乡镇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当地政府结合地理优势,推广家庭肉牛养殖模式,并为家庭农场提供选址、选种、品种改良、农场管理、技术指导等无偿咨询服务,激发养殖户们的积极性。

  在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永安乡还对有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的残障人士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从产业融资贷款、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还在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安排农技专家现场把脉问诊,确保产业做大做强。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生产组织形式,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发展效益等多个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永安乡党委书记龙洪伟说,当前全乡10头以上的生态牛羊养殖家庭农场已有80余家,带动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就业人口达500余人。

  近年来,铜仁市还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融合共赢发展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户更大范围参与到产业发展各环节中,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数据显示,2023年铜仁全市肉牛产业经营性收入达35.68亿元,带动牧草种植、肉牛养殖、肉牛屠宰加工、肉牛餐饮等劳动人口达18.17万人增收致富,劳动务工工资性收入达14.52亿元,人均收入7996元。

  “生态”“经济”双丰收

  “过去家家户户堆积如山,不知如何处理的牛粪,如今却成了养蚯蚓的‘饲料’。”在德江县复兴镇明溪村蚯蚓饲养田里,几名工人正挥动铁铲往机器里铲牛粪,不时讨论着这不可思议的事情。

  肉牛、蚯蚓、肥料……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现已被紧密串在一条链上,促进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牛粪发酵喂蚯蚓,蚯蚓粪便做肥料,商品蚯蚓供市场。”基地负责人周兵说,这个循环模式可以实现“一举多得”。

  复兴镇肉牛存栏量达5000余头,每年产生牛粪约3.65万吨。2023年,该镇经过市场考察分析后,决定立足牛粪量大的资源优势,引进遵义皓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落户明溪村收牛粪养蚯蚓。

  “目前已累计收购牛粪9000多吨,支付费用近8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周兵介绍,复兴总面积90多亩的蚯蚓已全面进入收获期,3个养殖场每天至少收400斤,这批蚯蚓的产值预计可达200多万元。

  近年来,铜仁市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发酵、污水处理等多种技术,确保畜禽粪污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充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了生态与发展的问题。

  这段时间,德江平原镇坳田村的有机肥厂加工正忙。坳田村有30年养牛历史,是黔东北远近闻名,靠牛脱贫、靠牛致富的“牛村”。过去虽然养牛挣了钱,但也给环境带来不少污染。

  后来,村子通过园区引领、党员示范、大户带动的方法探索出“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养殖模式。同时对养殖区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将养牛产生粪污加工成有机肥销售,破解发展和生态的难题。

  “我们前期生产的400多吨有机肥,以每吨820元的价格已销售完成。”坳田村党支部书记彭洪刚介绍,去年还接到来自德江烟草局和周边茶叶种植合作社的800吨销售订单,牛粪带来的经济收入将近100万元。

  这几年,铜仁市积极推进“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或发酵—饲草种植”等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发展种养循环高产牧草示范基地71个,人工种草达25万亩,有机肥加工厂达10家,年产量可达35万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主办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小苏养殖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1005348号-1